邱永漢〈香港〉(節選)
小說,1955年8-11月在日本《大眾文藝》連載,1956年6月《香港》由東京近代生活社出版。中文版於1996年由台北允晨文化出版。
整個夏季之間,石澳的海邊因自用轎車階級的出入而熱鬧。道路兩旁成排停放左邊駕駛的敞篷轎車,女士們穿著上下分開的尼龍泳裝。紅色、藍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遮陽傘下,胸前長著金毛的西洋人或躺著,或懶洋洋地眺望著遠方海上的船。沙灘是白色的,海是淺淺的藍色。
不相信頭頂,潮水嘩然
推送兩岸的渡輪與遊艇
潛藏的隧道連貫兩岸
連貫這海港加速的節奏
晃盪的海波追不上
滾動四輪追上明天
但我更懷念昨天
懷念一艘遠去的渡船
趁著波光與暮色
像一張珍貴的舊照片
站在船頭我便懷抱着
兩岸開闊的風景
無礙的空間慫恿鷗飛
不必依單調的軌跡來去
真實地,衣髮擁有一陣風
一絲清涼的感覺
泊岸時總看見
老人和孩子
悠閒的魚線在手中
大海和船帆的形象漸漸淡出
都市的步伐容不下
潮水無意的阻力
坐在隧道巴士的上層
我只疑惑
滿車的乘客如何承受
頭上巨大的水壓
習慣了各式各樣的壓力
世界,縱然知編成一列隧道
或一輛巴士的空間
我們還樂於擁有
一個站立或坐下的位置
不介意禁止超速換線的規條
更不介意,一隻隻電眼的監視
側對一扇敞開的車窗
我感到難耐的偏促
悶熱的氣流夾雜塵埃與廢氣
不知道何時能讓目光逸出
相園的灰牆融進
海天和落日的色素
只知道此刻
引擎的噪音在隧道裏反彈
悲哀的回聲,生活的真相
最後是光亮的出口迎在前面
從海底升回岸上
不見飛翔的水鳥,和船景
只引擎怒吼一聲
加速滾動的四輪
遂衝進了玻璃大廈的巨影
小說,1955年8-11月在日本《大眾文藝》連載,1956年6月《香港》由東京近代生活社出版。中文版於1996年由台北允晨文化出版。
整個夏季之間,石澳的海邊因自用轎車階級的出入而熱鬧。道路兩旁成排停放左邊駕駛的敞篷轎車,女士們穿著上下分開的尼龍泳裝。紅色、藍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遮陽傘下,胸前長著金毛的西洋人或躺著,或懶洋洋地眺望著遠方海上的船。沙灘是白色的,海是淺淺的藍色。
現代詩,原載2006年12月17日《明報》。
「黑夜裡的謊言他們白天說,他們早上說
中午說在大氣電波蛙說在金色帷幕背後咬耳朵說
他們說他們說。潔白的骨骼他們黑夜蛙拆,
他們黃昏拆他們早上拆他們侮辱著晨光拆他們
在黑犬的保護下拆在海風的沉默下拆他們拆他們拆。」
現代詩,原載2017年4月《聲韻詩刊》35期,後收入《我是象你是鯨魚》(香港:點出版),2017年。
今天我開始忘記,綁在背包上的禮品蝴蝶結
失去糖粉或者水,如果可以肯定地撫摸
豢養在手背上凸起血管裏的情緒們
像一往無前踏破水窪的黃色膠水鞋
你背著我看那廣袤的那片深藍
散文,收入《回家》(香港:香港文學館),2018。
起初,我無法想到這裡被命名為 「龍珠島」的原因。
龍珠使我想到許多年前一本並不吸引我的漫畫。後來我才知道,「琵琶洲」是這裡本來的名字。可以想像,要是從高空俯瞰,必然可以看見從黃金海岸橫越到岸的另一端的,筆直的路徑,通往一個橢圓形的小島,那形狀,就像一柄很久
現代詩,原載2006年10月《成報.秋螢詩頁》,後收入《看海的日子》(香港:風雅出版社、CLICK PRESS LTD.),2008年。
坐在海邊
我們從來沒有
像今日這樣
靠近過
結婚三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