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靈鳳〈充滿鹹魚味的長洲〉
散文,收入《香港方物志》(香港:中華書局),1958年。
長洲島在香港的西南角,與香港仔遙遙相對,中間隔了一座因發現石器古物而著名的舶寮洲(即南丫島)。天氣清朗的時候,站在香港仔的山上雖不易看得清長洲,可是站在長洲東灣的沙灘上,抬頭就可以望得見香港的瑪麗醫院等建築物。長洲是大澳以外的著名魚鹽之區,同時也是夏季游泳的一個好去處。每天從統一碼頭有直航的或經過坪洲和銀礦灣的小輪來往。若是有暇,約幾個朋友早上
整個的屋子睡熟了,我獨自坐在窗前。
雖然是午夜三點鐘,山坡上還是閃鑠着萬家燈火。寧靜的青空下,禱鐘和禱歌蕩漾着,蕩漾着。香港正在歌頌人類的贖罪羔羊,基督的誕生日。
從山頂松林裏吹下來的風溫煦而芳香,山溪盛開着的玫瑰殷紅得像大地搽了胭脂。夜是安謐而和平,我懷念着,懷念着我的生長地上海——呵,母親上海!
兩年前,一個浸透了閒寂的陽光的四月的下午,我提着一隻皮箱,走上「紅伯爵」的甲板上去的時候,是只預備到香港去住兩星期,愉快的旅行心境。爽朗的海風吹着臉,吹着頭髮,吹着領帶,望着天邊飄逸的雲叢和遼遠的水平線,我的思想,我的情緒,我的靈魂全流向將展開在眼前的,新的城市,新的山水,新的人物和新的日子了。沒有離別的感傷,也沒有留戀和眷惜,把故鄉輕易地,像一隻空煙盒似地拋在後面。對着岸上揮動着的手,帽子和手帕,我只是微笑着,微笑着,而我的笑是天真潔淨到像我的沒有被人生的困苦濡染過的眸子一樣;我沒有想到這兩星期的暫別,到現在竟會變成永訣。
寧靜的青空下,禱鐘和禱歌蕩漾着,蕩漾着。一九三七年又過去了;幾時才能回到你的懷抱裏邊來呢?——呵,母親上海!
二年的羈旅中,我時常在深夜裏被航出港外去的郵船的汽笛聲從夢中驚回來。於是,就默默地坐在窗邊,像今晚上一樣,推開窗,就可以看到在夜霧裏慢慢地駛出去的船,駛到故鄉去的船。烟囪上的烟顯得親切而安詳,汽笛的聲音,就像是上海的聲音,在召喚我回去。無可奈何地,聽着漫長的汽笛的聲音——悒鬱麼?感傷麼?連自己也不知道。
幾時才可以回到你的懷抱裏來呢?呵,母親上海!
在上海,我生活了二十五年:在那邊,有我的呼吸過二十五年的空氣,有我走過二十五年的街道,有我睡過二十五年的床鋪,有我住過二十五年的屋子……在那邊,埋葬着我的笑,我的太息,我的戀,我的飢餓,我的青春和我的窮困……在那邊的土地下,靜靜地躺着我的父親,在那邊的土地上生息着我的母親,弟弟和妹子,還有我的敵人,我的朋友。
寧靜的青空下,禱鐘和禱歌蕩漾着,蕩漾着。一九三七年又過去了——呵,母親上海!
現在是十二月,是皓皓白雪的季節,在這裏卻正開放着滿山的鬱金香。東方的Riviera是一個漂亮的小島,它戴滿了白石的建築物,詩,羅曼史,日光和花束,浮沉在亂飛着白鷗的南海裏。可是,還是懷念着上海,因為她是我的,是我的祖國的。我的血液裏流着她的血,我的肉體上刻着她的烙印:為着在她身上燃燒的火𦦨我呻吟着,為着爆發在她身上的炸彈我震顫着——呵,母親上海!
窗外就是渺茫的大海,隔開我和我的故鄉的,渺茫的大海。在海的那一邊,也正在歌頌人類的贖罪羔羊,基督的誕生日吧?也許是在對着閘北的滿天火𦦨,為祖國的苦難而睜着抑鬱憎恨的眼睛吧?也許正像被懷鄉病壓壞了的我一樣,正在懷念着那些流散的子女,死亡的子女吧?
呵,母親上海,願你幸福!願你萬歲!在這寂靜的深夜裏,我為你祈祝,像為我的祖國祈祝一樣!
散文,收入《香港方物志》(香港:中華書局),1958年。
長洲島在香港的西南角,與香港仔遙遙相對,中間隔了一座因發現石器古物而著名的舶寮洲(即南丫島)。天氣清朗的時候,站在香港仔的山上雖不易看得清長洲,可是站在長洲東灣的沙灘上,抬頭就可以望得見香港的瑪麗醫院等建築物。長洲是大澳以外的著名魚鹽之區,同時也是夏季游泳的一個好去處。每天從統一碼頭有直航的或經過坪洲和銀礦灣的小輪來往。若是有暇,約幾個朋友早上
散文,原載2016年7月《香港文學》379期。
6 海底世界:美麗與危險
這是我能體驗到的,香港最美的海灣。
喜歡游泳的人,成了朋友。他們把潛水鏡、蛙鞋借給我。華富邨的海水異常清澈,戴上潛水鏡,看見自己被一群一群的火點包圍。火點的背上,有一個大黑
散文,收入《遊歐獵奇印象》,1933年。
香港半日遊
親華德國三女性 廣東酒家一席話
正午,我們決定犧牲了「萬德伯爵」給我們已預備好了的午膳︰精美的麥殼糯米,和「氣皇帝」旨酒。我們六個人——三位德國太太,T女士,李醫師和記者,同到新紀元酒家去吃廣東飯。酒家中僱有裝飾入時的廣東女招待,敬茶絞手
現代詩,收入《市場,去死吧》(增訂版)(香港:石磐文化、香港文學館),2017年。
走過傾斜的街和旋轉隧道
鼎沸市聲緩緩溜走下去
美麗而哀傷的問卷調查
制服蜘蛛織出了寬頻上網
朋友知道真的不容易